碳中和资讯
从“绿色群山”到“致富金山”:森林生态银行将资源变资产
发布时间:2024-06-11
访问量:216
来源:中国招标投标信用信息网
森林生态银行的核心业务
森林生态银行的优势与成效
森林生态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热点信息
-
碳顾问网站首页碳顾问正文 周晋峰:绿色会议的“碳中和”应从三个范畴采取行动和评估
-
什么是二氧化碳的“密相”?
森林生态银行的运营模式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架构 森林生态银行通常由政府主导成立,可能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企业和民间组织的合作。政府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支持和监管,而企业则负责具体的运营和管理。 2 运作机制 森林生态银行的核心业务包括碳汇交易、生态补偿和资源交易。碳汇交易涉及将森林的碳汇能力转化为可交易的碳信用,生态补偿则是通过市场机制对森林提供的生态服务进行补偿,资源交易则涉及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交易。 3 监管体系 为了确保森林生态银行的运营符合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这包括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以及定期对森林生态银行的运营进行评估和审计。 4 市场化运作 森林生态银行在政府的引导下,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如碳汇交易、生态补偿、资源交易等。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森林资源的配置,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值增值。 5 公众参与 森林生态银行的运营也鼓励公众的参与,包括提高公众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认识,鼓励公众投资森林碳汇和生态服务,以及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这种运营模式,森林生态银行旨在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同时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森林生态银行的核心业务
森林碳汇交易 这是森林生态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通过森林碳汇交易,森林生态银行将森林的碳汇能力转化为可交易的碳信用,帮助企业和个人实现碳中和,同时为森林所有者创造额外的收入。 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国有林场,通常会在林下套种闽楠、红豆杉等珍贵树种及花卉等,变单层林为复层林,使林分结构更加科学,预估的山林单产价值也将达到普通山林的四倍以上。通过生态旅游等方式,提升和放大资源的综合价值和效益,实现生态资源的增值和变现。 林业金融服务 通过搭建集森林资源管理、开发、运营于一体的平台,整合流转、评估、担保、收储、贷款等服务职能,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引入市场化资金和专业运营商。多种运用模式如林权抵押贷款、股份合作经营、赎买、租赁收储托管经营等,使政府、银行和社会都能够纳入到森林生态综合效益的发展中。 生态补偿 森林生态银行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对提供生态服务的森林进行补偿,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服务的持续供给。这通常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补偿交易。 资源整合与优化 通过林权抵押担保、青山赎买、租赁、托管、合作经营等方式,将碎片化、分散化的森林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不仅能提高林地的出材量,据测算,国有林场集约经营的林子出材量比林农分散经营高出约25%。 综上所述,森林生态银行的核心业务主要围绕森林碳汇交易、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整合与优化、林业金融服务以及生态补偿等方面展开,旨在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森林生态银行的优势与成效
一 优势 1 集中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森林生态银行通过整合分散的森林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效提高了森林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2 科学经营提升林业产值 通过引入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对森林资源进行精细化、专业化经营,不仅提升了森林质量,还显著提高了林业产值。 3 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 森林生态银行通过林权抵押、赎买、租赁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有效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 促进林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整合林业资源,森林生态银行为林农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促进了林农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二 成效 顺昌县案例 顺昌县案例详细展示了森林生态银行在实际运作中的显著成效。自2018年实施森林生态银行模式以来,该县共有3245户林农加入了这一计划。通过将林地资源进行归集,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了7.62万亩。这一举措为参与的农户带来了累计经济收入共计8.1亿元人民币。这不仅提高了林农的经济福祉,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为林农们带来收益外,森林生态银行还推动了林业碳汇市场的发展。其中,国有林场在森林生态银行的框架下,通过“售碳+远期售碳”的林业碳汇质押方式,成功从金融机构获得了20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这种创新的融资方式不仅为林场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还助力了林场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国有林场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发展其林业资源,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碳减排做出了贡献。 邵武市案例 邵武农商银行与邵武市金鑫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森林生态银行”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金融支持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邵武农商银行向特定村庄授信2000万元,用于支持村民及企业的造林绿化、森林经营、林下经济等项目建设。为了更好地满足林业发展的融资需求,邵武农商银行积极创新林业金融产品。例如,推出了“林下经营权证”抵押贷款,为林业经营者和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这种创新的金融产品有效地解决了林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了林业的健康发展。 截至11月末,邵武农商银行共发放林农林企贷款1051户,贷款余额达到40176.49万元。这些数字和信息充分展示了“森林生态银行”在邵武市的成功运营和显著成效。通过这种模式,邵武市不仅实现了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还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成功案例不仅为当地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也为林业碳汇市场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森林生态银行将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森林生态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森林生态银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 挑战 1 资源整合难度大 在整合林地资源时,面临着林地权属分散、林农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导致资源整合难度大。如顺昌县案例所示,尽管已有3245户林农加入,归集林地7.62万亩,但这一比例相对于全县的林地资源来说仍然有限,需要更多的林农参与和支持。 2 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 林业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且技术更新速度快,导致森林生态银行在运营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林业教育面临挑战包括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技术更新速度快以及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林业人才的培养和供给。 3 市场体系不完善 林业碳汇市场、林地流转市场等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导致森林生态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难以通过市场手段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价值最大化。 二 对策 1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林农参与森林生态银行的建设和运营,提高资源整合效率。可以引入国家储备林金融贷款,构建生态投融资平台,为森林生态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2 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强林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林业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林业人才。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实施产学研结合、加强岗位培训和轮岗机制等,以促进林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3 完善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林业碳汇市场、林地流转市场等市场体系,为森林生态银行提供市场化运营平台。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放开直接融资渠道,以利于林区生态系统更广泛地吸纳社会资本,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这些对策,森林生态银行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结语 森林生态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模式,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森林生态银行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加大支持和推广力度,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碳顾问网站首页碳顾问正文 周晋峰:绿色会议的“碳中和”应从三个范畴采取行动和评估
什么是二氧化碳的“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