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资讯
农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及落地案例分析
农业兼具碳排放和碳汇双重属性,既能通过碳减排助力碳达峰,又能借助碳增汇贡献碳中和。深度挖掘农业碳减排潜力并激励农业碳汇产出是实现农业碳中和、进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为此,要加强农业碳汇法治保障,巩固和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并促进农业碳汇价值实现。

农业农村碳汇价值实现路径
农业碳汇生态产品交易 在政府主导的碳市场中,为了履约需求,基于抵消机制由企业A和企业B根据农业碳汇价格和自身需求,经过问询、成交、交割、履约等环节实现碳汇产品所有权转移。
农业碳汇生态产品抵押贷款 由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的碳汇产品在碳市场价格进行合理估值,再由银行进行风险评估、批准、发放贷款的过程。
农业碳汇生态产品银行 指企业和个人将农业碳汇生态产品存入银行(或收储中心等机构),赚取相应碳汇产品利息,可以积少成多地取出;银行(或收储中心等机构)将收储的碳汇产品以借贷、存款、理财等形式发还给企业和个人的过程。
农业碳汇生态产品补偿 指由政府与企业、部门A企业与部门B企业协商确定碳汇产品补偿标准,经过执行、验收、调整等环节,实现碳汇产品与经济收益挂钩的过程。
农业碳汇生态产品资产账户 由企业和个人在政府或 第三方机构开设的碳汇产品资产管理机构中,进行 开户、存入、积攒、使用等环节,以实现碳汇产品保值增值并收获经济效益的过程。
农业碳汇生态产品期货 指企业和个人在期货交易所中根据农业碳汇生态产品价格及其价格发展趋势,买入碳汇产品,通过结算、卖出、交割等环节,实现碳汇产品期货收益的过程。
‖施用生物质炭能够促进农业减排固碳
一是生物质炭能够有效实现稻田减排增汇。
使用生物质炭的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4%;有机水稻基地的CH4排放降低16%,N2O排放降低23%,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16%;土壤固碳量平均增加89%;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平均减少51%。
二是生物质炭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
在有机示范稻田施用了生物质炭,同时实施秸秆离田利用,与周边继续实施秸秆还田的有机稻田相比,示范基地纹枯病发病率降低约20%,二化螟虫害发生率降低约15%。
三是生物质炭能够促进农业碳汇价值实现。
在500亩有机稻田施用生物质炭,农田碳汇量达到130.67吨CO2当量,2024年在高淳区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江苏省首笔农业碳汇交易,为村集体带来了近万元“卖空气”的收益。
‖促进农业碳汇价值实现提升农业减排成效
目前,农业碳汇交易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还是空白点。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碳汇价值实现,是强化以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创新。
01
一是加强农业减排增汇政策扶持。当前,我国在工业能源领域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交易与农业的衔接不够,各级政府对保护性耕作、有机种植等有利于农田减排增汇的措施缺乏引导激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田减排增汇项目的开发和推广。建议加快构建农业减排固碳的政策扶持体系,建立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机制,提升农业碳减排量和农业碳汇的价值,探索建立体现农业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02
二是完善农业减排增汇计量方法学研究。农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建立与运营,首先需要完善相关的方法学。截至目前,尚未发布农业减排增汇有关的方法学。建议相关部门参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加快制定自愿减排农业碳汇项目开发操作流程,引导和鼓励高校及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自主开发与编制农业碳汇项目方法学。通过试点实施,探索总结形成农业碳汇技术标准体系、计量监测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
03
三是推进秸秆碳化的产业化。农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建立与运营,首先需要完善相关的方法学。截至目前,尚未发布农业减排增汇有关的方法学。建议相关部门参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加快制定自愿减排农业碳汇项目开发操作流程,引导和鼓励高校及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自主开发与编制农业碳汇项目方法学。通过试点实施,探索总结形成农业碳汇技术标准体系、计量监测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
04
四是创新农业固碳减排碳汇开发新场景。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数字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拓展减排固碳技术开发应用场景,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循环农业,倡导科学农兽药使用方式,促进节肥增效,实施农药减量行动,建设绿色碳汇型果茶园,增强作物固碳能力,持续推广畜禽健康低碳养殖。提升农业废弃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水平,提高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效能,将农业废弃物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料循环使用,促进农业增强“固碳释氧”能力。
农业碳汇价值实现案例
1.实行竹林碳汇交易案例
大里村是首批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受益村,此前把分散在农户手里的5425亩毛竹流转到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收储后,村里总共领到两笔钱:一笔是3年一付的竹林碳汇收储金27.55万元,另一笔是竹林碳汇卖出后的反哺款1.99万元。
2.实行农业碳汇信贷政策案例
在福州(连江)碳汇交易服务平台的引导下,福建恒捷实业有限公司购买了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的1000吨海洋渔业碳汇,并以购买的海洋渔业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在兴业银行福州连江支行获得“海洋碳汇贷”。农户以碳汇的延期收益权为质押物获得资金,不仅可以拓展碳汇项目融资渠道,还创新了碳汇生态价值转为经济价值的具体方式。
3.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在农行厦门分行正式落地。
农行厦门分行与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合作举办“农业碳汇交易助乡村数字人民币万人购”活动,开启了全国范围内个人通过数字人民币参与农碳交易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创新运用农业银行数字人民币线上购买莲花镇农业碳汇,将“碳票”变“钞票”,为莲花镇九个村集体增加了绿色收入,开启了全国首创的“农业碳汇+数字人民币+乡村振兴”新机制,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美丽厦门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4.河源“碳汇交易+”乡村振兴新路径
龙川县森林覆盖率75%以上,紫金县是广东省第三大林业生态县,东源县地处山区,林地资源极为丰富。总体而言,河源生态资源禀赋优越,林业碳汇发展空间巨大。碳普惠交易的落地,让当地民众意识到森林资源的宝贵,更加热衷于种树和养护好山林。这又反向推动着当地生态资源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龙川立足龙川县生态资源优势,推进林业碳普惠特色帮扶项目,走出一条具深圳特色的“碳交易+”乡村振兴新路径。
通过“政府+国企+村集体+村民”新模式,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对54个原省定贫困村森林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立项开发森林固碳产品,通过碳普惠交易,首批林业碳汇“交易”量达66.8998万吨,为54个村带来1000.82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实现林业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转换,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带动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真正实现了空气卖钱,不砍树也能够致富。
紫金县开发林业碳汇、分布式光伏发电、零碳产品等项目。其中林业碳汇以“2+1”方式进行试点,在瓦溪镇下濑村实施深圳碳普惠(生态林面积约为9千亩,年减排量约为1.7千吨,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6.9万元/年);在义容镇龙腾村实施广东碳普惠(生态林面积约2万亩,年减排量约为4千吨,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年);九和镇则计划实施国家碳汇交易CCER。预计待“2+1”林业碳汇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再以点带面,全面铺开,达到两地互利共赢的局面。
在东源县,万绿湖库区范围内6个乡镇为试点,落地林业碳汇碳普惠工作。该试点以圳兴公司为实施主体,依托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和星火公司等单位资源,开发碳汇交易项目。根据全县林业面积预测,全县铺开后,预计可为当地增收约5000万元/年,有望摸索出绿色生态发展的新路子。
5.福建长汀县水土保持碳汇项目
长汀县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增加碳汇量。长汀县河田镇罗地河小流域经过连续21年的综合治理,碳储量增加了约3万吨(碳当量),成为全国首单跨省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
6.辽宁省盘锦市贝类碳汇价值养殖成本综合保险项目
辽宁省盘锦市推出了贝类碳汇价值养殖成本综合保险项目,旨在保护海洋碳汇和推动绿色渔业发展。该保险由中华财险承保,覆盖了辽宁浩洋渔业的一万亩杂色蛤养殖海域,总保险金额为1690万元。项目不仅保障了贝类碳汇价值,还涵盖了因极端天气导致的养殖成本损失风险。这一创新模式为当地海水养殖业提供了风险保障,同时也促进了循环农业渔业碳汇开发交易的发展。
热点信息
-
碳顾问网站首页碳顾问正文 周晋峰:绿色会议的“碳中和”应从三个范畴采取行动和评估
-
什么是二氧化碳的“密相”?